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5 15:35:42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歌节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1

【教学角度】

句段读写──从语言角度进行积累、提炼、仿写,深得语言精髓。

【主要教学步骤】

1、诵读,理解形象:

用给浪、雨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诗人笔下浪、雨的个性及喻义。

2、摘读,积累语言:

⑴ 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⑵ 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

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联想丰富的'句、透射哲理的句、特别喜爱的句;

段分排比结构成的段、浯意对举与反衬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3、熟读,仿写句段:

自由选择有特色句段,或揣摩特点,或提炼句式,训练仿写。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为诗人是谁?

纪伯伦。

有没有同学知道纪伯伦的情况?

(学生介绍纪伯伦)

(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纪伯伦吧!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今天,这份礼物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我们就将它打开。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散文诗《浪之歌》,然后说说你认为这首抒情散文诗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地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真实感受。

(追问: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三、深入探究

这到底是不是一首单纯的情诗呢?哪位同学的看法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明确: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倾诉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朗读。追问:这一遍读下来,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你觉得哪些句子能够表达这种感情呢?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你试着给大家读一读。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我在自己班里上这一节课时,有同学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爱国之情。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是啊!浪对美人鱼、对有情人、对礁石、对落难的人、对美女丽人也有着同样的爱,尽管礁石对它的态度是冷漠无情的。可见,浪还是一个博爱者。纪伯伦曾在他的诗中写到“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我爱故乡,爱祖国,更爱整个大地”。而这种博爱思想很好地体现在这首诗的第五

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体会作者的这份深情。

(齐读第五段)

是的,纪伯伦的确是想借助这首诗表达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节奏朗读这首《浪之歌》呢?

请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读)

四、质疑解疑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是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和你合作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学生在小组内质疑解疑)

哪个小组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的吗?

(全班质疑解疑)

五、深情朗读

对大自然如此满怀深情的描述来自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也正是诗人热爱生命的真切体现。在纪伯伦诗作中,景是大自然的景,情则是人类的情,二者互相映照,融为一体。因此,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正是对生命之美的歌颂。

理解了诗歌的丰富内涵之后,我有理由相信你们能够将作者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深情朗诵这首诗,比一比谁读得好。

(或“有请班里的朗读高手XX同学为大家奉上一首深情的《浪之歌》。”男同学读完后其女同学作一定的点评,反之亦然。如果时间允许,学生朗读的效果不够好,教师范读一遍)

(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评论家们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学习资料,先放在语文课代表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观点。

(分发学习资料)

六、课堂小结

除了浪之外,只要你注意聆听,雨点的敲击声也是一种乐曲。大家可以按照我们学习《浪之歌》时的步骤,自学《雨之歌》。我相信,能把《浪之歌》解读得这么好的你们,一定能读懂《雨之歌》!

让我们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结束这堂课。愿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有灵性的眼,一颗有灵性的心。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花之歌》(节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 ……此处隐藏15570个字……漉的……”作者产生了无限遐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至少写出两点。

⑶文末最后一段由视觉到听觉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两点。(每点不超过30字)

⑷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段以拟人手法写,把大潮写得生动可爱。

B、听潮比观潮感受更深更美,因此作者主写听潮不写观潮。

C、“让我的思绪冲破了躯壳的樊篱”作为过渡句,由观潮、听潮过渡到“在流淌”的“液体的阳光”。

D、“大海,大潮。大潮,大海”的反复作用是突出大海的伟大,让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力源”。

E、本文主旨是形象地说明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如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各种大潮,号召我们积极投身到大潮中去。

〖参考答案〗

⑴①由视觉转入听觉,显得自然;且以观的景象作为听的感受的铺垫。

②从侧面说明大潮已到,海面变宽。

⑵联想:

①有感于祖国山河的壮美;或波澜起伏的人生;

②为正义事业前仆后继奋斗的英雄们。

⑶①被大潮气势所感动,有感于祖国的山河的壮丽;

②由大潮联想到为正义事业前仆后继的英雄们。

⑷BE

【备课资料】

一、重温经典

美之歌

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戴上了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园,是欢乐的源泉,是舒适的开端。我是姑娘樱唇上的嫣然一笑,小伙子见到我,刹时把疲劳和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而使自己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梦想的舞台。

我给诗人以灵感,我为画家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爱的母亲一见,不禁顶礼膜拜,赞美上帝,感谢苍天。

我借夏娃的躯体,显现在亚当面前,并使他变得好似我的奴仆一般;我在所罗门王面前,幻化成佳丽使之倾心,从而使他成了贤哲和诗人。

我向海伦⑴莞尔一笑,于是特洛伊成了废墟一片;我给克娄巴特拉⑵戴上王冠,于是尼罗河谷地变得处处是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

我温柔时,胜过紫罗兰的馥郁;我粗暴时,赛过狂风骤雨。

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注〗

⑴海伦,希腊神话中的美人。宙斯同勒达所生之女。嫁与斯巴达王为妻,后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引起希腊人同特洛伊人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故事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⑵克娄巴特拉(公元前69~30),埃及托勒密王朝最著名的女王(公元前51~前30在位)。

幸福之歌

我与人类相亲相爱。我渴慕他,他迷恋我。但是,何其不幸!在这爱情中还有一个第三者,让我痛苦,也使他饱受折磨。那个飞扬跋扈名叫“物质”的情敌,跟随我们,寸步不离;她像毒蛇一般,要把我们拆散。

我在荒郊野外、湖畔、树丛中寻求我的恋人,却找不见他的踪影,因为物质已经迷住他的心窍,带他进了城,去到了那纸醉金迷、胡作非为的地方。

我在知识和智慧的宫殿里把他寻找,但却找不到,因为物质──那俗不可耐的女人已经把他领进个人主义的城堡,使他堕落进声色犬马的泥沼。

我在知足常乐的原野上寻求他,却找不见,因为我的情敌已经把他关在贪婪的洞穴中,使他欲壑难填。

拂晓,朝霞泛金时,我将他呼唤,他却没听见,因为对往昔的眷恋使他难睁睡眼;入夜,万籁俱寂、群芳沉睡时,我同他嬉戏,他却不理我,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占据了他整个的心绪。

我的恋人爱恋我,在他的工作中追求我,但他只能在造物主的作品中才能找到我。他想在用弱者的骷髅筑成的荣耀的大厦里,在金山银堆中同我交往;但我却只能在感情的河岸上,在造物主建起的淳朴的茅舍中才能与他欢聚一堂。他想要在暴君、刽子手面前将我亲吻;我却只让他在纯洁的花丛中悄悄地亲吻我的双唇。他千方百计寻求媒介为我们撮合;而我要求的媒人却是正直无私的劳动──美好的工作。

我的恋人从我的情敌──物质那里学会了大喊大叫,吵闹不止;我却要教会他:从自己的心泉中流出抚慰的泪水,发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的叹息。我的恋人属于我,我也是属于他的。

巴金

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蔚蓝天。好些日子没有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想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闭了眼睛。1927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我也像发布里那样的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

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1927年,当发布里抱怨巴黎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梭的像脚下,向那个被称为“18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个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

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了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的烧脸。

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的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

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

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

1941年7月20日

提示:文题为《雨》,起笔却写阳光,写心情,引人思索。写发布里,从其热爱“阳光”入笔,一方面揭示其光彩的人格,一方面也使人咀嚼到“阳光”的特殊含义,是自由与光明的象征。详述“我”的痛苦情状,也因此凸现了“我”的反残暴、反黑暗的人格形象。篇末点明爱雨的原因,实际上是再一次表明愤怒之情无法排遣的结局。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