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读书心得

时间:2024-10-25 15:49:57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

叶子凋零了,会落在树根旁,因为那儿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

——题记

语言。Languagee有着特别的含义,像一条纽带,从出生就将我们和民族和祖国联系在了一起。《最后一课》就是这样的纽带即将断裂时,一个无奈的爱国者真实情感的艺术写照。

《最后一课》内容简单,一目了然,但却让人读了忍不住再读一遍。字字触目,句句惊心。内容大致就是法国沦陷后,学校禁止再教法语前的最后一堂课所演绎的令人痛心的故事。

。禁教法语,仅四个字,却意欲阻断一个国家的文化、智慧和民族情感。这是要从精神上使人们屈服的一种标志。好比用一把剪刀剪断了纽带。用法术吸去了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寄托品,灵魂的寄托品。语言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是人生这一棵树的根,是民族这一颗树的根,是国家这一棵树的根!没有人可以阻止根的生长。

中国的过去和法国一样,令人同情,令人心碎。而今,中国早已在一片血泊中重新站立起来了,她用血的教训深沉地告诉了我们“勿忘国耻”。是的,勿忘曾经失去语言的悲痛。于是,我开始更刻苦地学习汉语,学习我的母语,留住我的根。

但真正让我失望的并不是过去,而是现在。不是吗?如今,过多的学生开始重视外语,忽略了母语,仿佛“A,B,C,D”永远要比“一,二,三,四”高上一等,它们真的更华丽,更圆润,更洋气吗?汉语真的一日不如一日了吗?英语会将我们的母语替代?我很迷茫。

迷茫时干什么?看过去,看过去是为了拔开云雾;看未来,看未来是为了坚定信念!我生在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爱汉语,我爱之深切;而且我永远会爱它,爱它到天荒地老。为什么?因为从出生起,它就在我心中扎了根,它把我和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国家是一颗大树,那我就是一片叶子。倘若有一天,我将落下,那么我定会落到我的根——汉语身旁。因为我身体左侧,有一颗火热的,跳动的东西在告诉我,我永远属于这儿。

——叶落归根,爱到永恒。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2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德国著名文学家都德写的一本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中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每想到或读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动。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的沟通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

故事讲述了普法战争战败国法国的一个小镇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学习不用功,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时,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的残酷。

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让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失去了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一种渴望学习法语冲动,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悔恨自己没有珍惜之前的时间来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最后一课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而韩麦尔先生,穿礼服,系领结,带礼帽,严肃庄重上了这最后一课,他一反常态,对学生异常温和,他非但没有责备小弗朗士,反而责备起自己。他用祖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下课的铃声打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他奋力写下的“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这最后一个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忱,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他让孩子们牢记祖国的语言,他唤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想到中国,就在近代,也曾有过日本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强迫台湾人民学习日语的惨痛教训。语言可以暂时改变,但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改,日本也只占领了台湾50年,台湾依然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中国已在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让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延绵流传,不让我们像小弗朗士一样被剥夺母语的自由,我们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小说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像小弗郎士总把学习拖到明天,如果每天这样,日复一日,到时候当自己想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而我们要珍惜现在学习的黄金时代。

这篇小说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3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章主要讲了小弗朗士上学差点迟到,却听到了个坏消息:以后不许上法语课,只许上德语课。小弗朗士忽然觉得自己对法语课堂依依不舍。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韩麦尔先生所深深感动。韩麦尔老师因为自己的国家被敌人攻占了,他将不得不离开教了四十多年法语课的学校,他在万分悲伤的状态下,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坚持给学生上好最后一节课。从“韩麦尔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中,我感觉韩麦尔先生在心里非常重视这堂法语课,即使小弗郎士迟到的时间再长,他也愿意等待下去。他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不被普鲁士人瞧不起,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一股脑地全塞进学生们的脑子里。他真是一个敬职敬业、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在文章的末尾,韩麦尔老师因为心情过于激动和难过,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放学时因为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学生了,内心悲痛欲绝,他只能打个手势来和学生告别。我从“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中,我感受到了韩麦尔老师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读到这里,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弗朗士,虽然他很淘气,很调皮,但越是 ……此处隐藏6576个字……棵花树不正是在遗憾着自己开花时的随意?懊恼着自己没有留住当时的风华吗?

于是,想起了一句话: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插……

于是,永远记住了一首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2

我学过一篇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课》,这篇文章很令我感动。

《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期间发生在一个小村镇的一件事。当时普鲁士入侵法国,禁止当地孩子用法语上课。小说里,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确的。”这一句话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自己祖国语言的热爱。

每次读到这篇文学,我总能深刻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学,接受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熏陶与洗礼,与曾被侵占的法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孩子相比,我没有理由不努力、不刻苦学习。

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我总是体会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继承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应努力把祖国文明发扬光大。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3

在前几天,老师发给我一本《儿童文学》,我看了一篇文章《最后一课》。里面的人物——谭千秋,他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动的泪如雨下。这篇文章是近期发表的。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讲:在20__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大地震。在四川省汶川县仅一山之隔的汉旺镇东汽中学成了一片废墟。地震前,在东汽中学高二(1)班的教室还洋溢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直到上政治课时,可怕的地震就发生了,教政治的谭千秋老师反应最快。他快速的带领同学们往楼下跑。后来,他听见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几个同学……”他又义无反顾地返回教室。在教室里,有四个学生因害怕而躲在课桌底下。谭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护住课桌下的他们。不过,他的手被落下来的石头砸成了肉泥。他还鼓励着学生坚强活下去。最后,谭老师还是被水泥板砸死了。当那四个学生知道他们敬爱的谭老师死去消息,悲痛万分。他们立誓要活着出去,把谭老师的故事告诉天下人!还要把老师教他们的最后一课是如何坚强,坚持与舍己为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深深震撼。谭千秋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但是,在生活中,想谭老师这样的人不多。甚至与谭老师相反——他们遇到困难就退缩,还会放弃生命去寻短,去自杀。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个妇女,因为她的孩子不见了,她着急过火,就从三楼跳下来而死。后来,她的孩子回来见到自己的妈妈竟然死了,他伤痛欲绝。如果那位母亲不会过火地担忧孩子,就不会发生悲剧了。但是,像谭千秋的人也有:我还记得小时候,爸爸曾经讲过:在以前的人们挖煤矿,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生命时时刻刻都受的威胁。有一个煤矿小组在工作。突然之间发生了大火。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涌向一个窄小的出口,大家都出不去。这时候,组长来了。他让大家排好队,一个跟一个出去。组长走在最后,被火烧死了……可见,这位组长的精神并不逊色于谭千秋啊!

所以,我们做人要舍己为人,并坚强的活下去!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4

昨天我们学习了《最后一课》,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学完之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平静。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本来生活地很平静,但是,战争却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被迫改学德语,远离祖国的怀抱。

小弗郎士一开始还为学习法语而苦恼不已,短短几分钟内,他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觉得“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其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深深触动了我。一个国家的语言是多么重要,一个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的人,还怎么说自己爱国呢?我觉得韩麦尔先生说的很对,语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

我也不得不佩服韩麦尔先生的勇气,他有勇气上完最后一课,为学生灌输最后的爱国意识。如果是我,我很可能连上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都没有。

文章中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变化有很细致的描写,但我们可以推测出,整堂课上,他是有多么的伤心、不舍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

由此,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想法;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每个国家都好好相处不行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想必每个人都清楚,可明知如此,为什么还要打仗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5

读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无辜的人民带来了什么!或许,有一点还“不错“,就是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但我想,谁都不喜欢这种”成长“方式吧!?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样地爱国!这,使我感动。

我不尽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战争对人民的损害却是一样一样一样地!

可恶的侵略者,该死的战争狂,无耻的叛国贼,他们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亲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罪人!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看到法国人是这么地爱护自己的语言文化,我不禁心有戚戚: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哽在你的咽喉,红肿、发炎、结痂。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飞溅的血泪湿透你颤动的灵魂。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你在永恒中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地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因为一国人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那么,外语与母语到底哪个重要呢?

如今这个社会,不学英语你就别想上高中大学,更别想找个好工作了。既然外语如此重要,学外语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现在连幼稚园都开设英语课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其他语种已经受到严重威胁,面临消失的危险……这是不能忽视的。

当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语课便显得格外重要。“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国的法国国民心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